来源:新零售商业评论(ID:xinlingshou1001)作者:田巧云 编辑:葛伟炜
“盒马首个‘媒体共享员工’见闻。”
疫情卷土重来,买菜成了不少上海人封控后的头等大事。
有人为此设了好几个闹钟,盒马、叮咚、美团、京东到家……轮番刷。但因为需求过于庞大,常常出现菜已经放到购物车,付款时却被清空了一部分,或者显示没有运力配送等情况。
世界上最痛苦的事,大概就是明明看到了菜,却无法送到家。
那么,一个订单,从用户下单到最终送货上门,这中间究竟要经历哪些环节?这些环节又需要消耗多少人力?还能用怎样的方式解决运力短缺问题?
上周,零售君以“共享员工”的身份,来到盒马鲜生大宁店以及盒马X会员店(宝山大场店)体验了一回。
作为消费者,零售君也曾有过线上抢菜得而复失的郁闷,在这次体验中,零售君又感受到,有太多的人正在为了解决大家的餐桌问题而持续努力着。
01理货员的忙碌
2020年新冠疫情,“共享员工”概念在盒马诞生。
今年,上海疫情反扑后,盒马再一次和餐饮、娱乐企业共享了员工。然而,激增的订单使得门店运力依然无法有效缓解。盒马内部,开始号召总部员工到门店支援……
零售君是在“上海封城谣言”的第二天,来到盒马大宁店的。
这家店位于静安区大宁音乐广场,广场里的办公楼大多已经停止办公,人群的聚集效应变得十分明显——基本都集中在了盒马。
下午一点半,零售君准时到岗。和疫情前相比,店内人流量明显较大。经过了上午的“抢菜”潮后,店内的蔬菜、肉类、牛奶、鸡蛋等生活物资已基本卖空。然而,这仍然阻挡不了人们的购买热情,不少人还在询问何时补货,当得知不确定时,又转而向速冻食品下手。
零售君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上架商品。当天,店里的小台农芒果正在促销,9.9元一盒(500g),和市价相比便宜不少,加上这个货架刚好位于收银区附近,所以小台农一上架,转个身的工夫就少了一大排。
刚忙完芒果,那边又有冷冻丸子需要上架。在冻品区域上架商品,除了体力上的消耗,还要经受“低温”考验,零售君在芒果上架时累得满身大汗,站在冷柜前没多久,热汗就变成了冷汗。而这些,一直是门店理货员们的日常。
除了上货,理货员还需要把藏在各处的“孤品”送回它们原本应该在的地方。何为“孤品”?就是那些人们原本想要,可是逛着逛着又不想要,随手一放的商品。
为什么要放回去?一是商品储存的需要,尤其是冷冻产品,必须及时放回冰柜,否则就只能报废;二是便于前场拣货员节约时间,如果只剩一两件商品,且散落在他处,拣货员就很难找得到。
这个活儿看起来简单,干起来却没那么容易。
首先,需要眼睛够尖。因为这些被随手丢弃的商品,它的出现没有任何规律,比如零售君就在饮料柜发现了豆腐干、酸菜鱼调料和青团。
其次,需要熟悉场地。一般而言,盒马鲜生的标准门店通常在3000~4000平方米之间,SKU则在7000+,如果对场地和商品不熟,就要走很多冤枉路,也会浪费不少时间。
当然,若论场地的熟悉程度,前场拣货员当仁不让。
零售君碰到一个拣货小哥,正在冷饮柜前找一款“车厘子樱花味”的迷你梦龙,于是自告奋勇地帮他找。只是,现实很快打脸。正当零售君怀疑会不会没货时,小哥说:“不可能,系统里显示还有两盒。”边说边把第一层商品挨个儿掀起,果然,这两盒就藏在下面一层。
一般来说,一个普通的线上订单留给前场拣货人员的时间只有十分钟左右。只有熟悉商品所在区域,熟悉超市里的商品,才能让这十分钟变得更加从容。正因为如此,这个岗位也是共享员工短期内较难胜任的。
02 一个订单的旅程
疫情之外,大概没有人会想过,一个订单从手机端下单到快递配送的完整环节是什么,这些环节如果遇到干扰,又会怎么样。
对大多数人而言,这个问题的确不重要。作为消费者,只要懂得在App上下单、付款,剩下的都是零售企业的事,消费者只要坐在办公室或者家里,等待货物送上门即可。
然而,疫情的反扑,封控以及居家办公成为现状,包括零售企业的员工也时常被封控。于是,人们发现在App上买菜,哪怕只是慢了一点点,购物车里的商品都会变成灰色。
这当然不是消费者的过错,而是从下单到配送,背后有一个长长的服务链条,只要这个链条有一个环节遇到障碍,就会导致下单失败。
零售君在盒马门店工作之后发现,一个订单从客户下单到完成订单,大致需要四个比较大的环节:
第一步:前场捡货员根据客户订单信息进行商品的分拣,如果都是常规标品,这个分拣是最容易的,所需时间也最短,但如果客户购买了一条鱼且需要现杀,这个订单就会比较复杂了。
第二步:分拣好的商品会装袋并通过盒马的“智能悬挂链”送到后场,在这里,商品会被二次分类装箱,比如冷冻类商品就不能和常温商品放在同一个箱子里,一些整箱或易碎怕碰的商品,比如牛奶、鸡蛋、草莓等则会被单独摆放。
第三步:分拣好的箱子通过输送带运到卸货区,盒马小哥们正等候于此,他们扫描分拣箱上的区域标识后,再将商品装入最后的配送箱。在盒马,根据商品所需温度不同,共有常温、冷冻以及热出三种温层的配送箱。
第四步:小哥骑上电动车向目的地出发。疫情期间的配送比平常更难一些,比如一些全封闭的小区,先要确认送到哪个门,送到后再打电话让消费者来拿,一般情况下小哥会等消费者拿到商品才离开,避免商品遗失,在盒马这叫“妥投”。
正常情况下,一个订单最快30分钟送达,但疫情期间,这个流程会因为各种变量而被拉长。比如因为门店客流量大,拣货员的速度往往会受到影响,如果一个订单的商品较多,也会增加拣货的时间。
据内部人士介绍,通常一个盒马鲜生的标准门店会配备150+的快递小哥。但由于不少区域的小区采取动态封控措施,无论是门店工作人员,还是盒马小哥,都有被封的机率。
消费者抢不到单,一方面在于运力不够,另一方面也在于门店工作人员数量整体减少,有的员工今天还能上班,明天小区就被封控。有点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,一个环节有变化,整个链条都会受到影响,最终导致整体配送环节的效率降低。
盒马的工作人员告诉零售君,由于盒马小哥们是循环跑单的,即一单结束后就能释放出一个运力,所以如果早晨下单失败,其他时间段多刷新几次,可以增加成功下单的概率。
03 配送的难题
运力的难题不仅出现在标准的盒马鲜生门店,原先以线下客流占主体的X会员店,最近也迎来配送的高峰期。
所以,零售君在完成门店体验后,又来到盒马X会员店体验配送环节。
这家X会员店位于宝山区的场中路,开业不到半年时间,日线上订单在1000单左右。放在平时,小哥们完全可以从容应对这个配送量。然而,疫情之后,这家店不仅线下客流爆增,配送订单也开始爆涨。
据店长介绍,仅3月23日这一天,订单量就涨到了4500单左右。其中,外送订单翻了5倍,大大超过门店的日常运力。
“这一单只有2袋米,太好了。”一位正在装箱的盒马小哥称,前一天,有个消费者一口气订了5袋米,光米就有100斤,差点把他累趴下。
在盒马内部,为了解决运力短缺的问题,启动了一个名叫“汽车总动员”的临时项目。有私家车的员工都可报名,以“临时工”身份帮助上海市内运力紧张的盒马门店送货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配送效率,缓解运力紧张的难题,盒马还尝试“社区集单”配送。即一个社区集中采购,批量拣货,统一配送。
目前,除部分配合封控的门店以外,上海几乎所有的盒马店都上线了“社区集单”服务。3月23日,杨高南路店上线该服务不到半天,就已突破了2000人集单。
零售君跟车的第二单就是集单配送,目的地为星河湾二期。这是一个大型居住区,一辆车根本装不下社区居民的爆发式需求,最终,由6辆车组成了一个小型车队才将货物装载完毕。
到达小区后,所有人再把货物从车里搬运出来,送到停车场里临时搭好的架子上,并按门牌号码摆放整齐。
和快递小哥相比,汽车配送的优势非常明显,不仅携带商品数量多,而且配送速度更快。初步统计,在社区集单服务中,一辆私家车的配送效率,是一位快递小哥的5~7倍,一辆车最多可以配送20~30单。
在盒马“汽车小分队”群里,不少队员还将自己的配送流程写成详细的操作手册,以便让后加入的新人更快地熟悉流程、提高效率、避免出错。
截至3月24日,首批加入盒马员工私家车义务配送队的车辆已经达到50辆。据盒马X会员店大场店店长粗略估算,如果私家车总数能够增加到100辆,X会员店的运力有望提升20%左右。
零售君的这次体验实在过于普通,既没什么值得记录的惊天壮举,更没发现值得赞颂千年的行业楷模。
有的,只是一个又一个坚守自己岗位的平凡人。他们在冰冷的商业时代,尽己所能,为另一群普通的人,传递了一点温度,仅此而已。
文章链接:http://m.900614.com/news/show-645.html